“出太阳下雨”二三事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7-11-09 阅读:
在长江中游一带,夏季会出现“出太阳下雨”的现象,流行着诸如“出太阳下白雨,下着下着没得雨”的民谚。从这些气象谚语中,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包含的气象原理。
    出太阳下雨,长江要涨水,在盛夏时节,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(下称副高)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流域,气流下沉,晴热少雨。可长江、汉江上游的四川、陕西等地,正好处于副高的西到西北侧边缘,其高压外围有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,常与西风带高空低槽所引导的冷空气交锋,形成降雨带,并会有暴雨或大暴雨发生。降雨汇成洪流,注入江河,奔腾下泻,使两湖平原江水上涨,导致这些地区既要防汛又要抗旱。
    在这一时期,有时副高会有所减弱,在薄弱部位能产生短暂的出太阳下小阵雨的现象。“出太阳下雨”与“长江涨水”便常常相伴而来。但谚语只是经验的概括,不一定完全准确。出太阳下雨,并不是都有涨水的现象。像2006年由于副高势力较强,其位置偏西、偏北,四川东部、重庆一带长期干旱无雨,长江上游没有充足的水源供给中下游,虽也出现“出太阳下雨”的现象,但长江水位不仅没有升高,反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值,给航运造成了一定影响。今年7月初,又见“出太阳下雨”,同时副高减弱南移东退,强雨带南压,洞庭湖与鄱阳湖的支流涨水入注,使得长江水位增高。因此,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。
    夏雨隔牛背,鸟湿半边翅,这句民谚专指盛夏季节的降雨不均。这边晴空烈日,那边风狂雨骤。 夏季太阳辐射强烈,作为传热媒介的大地,由于地形地貌各异,其下垫面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能有很大的差异,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各不相同。一般陆地比水面、植被吸热与散热快,引起白天局地增热迅速,其近地层空气也因地表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快,形成小尺度的“热气团”;而其周围的河湖水面或者植被,便成为了相对稳定的“冷气垫”。
加热快的空气,体积膨大,密度变小,轻而上升,形成对流云,出现阵性降水。由于其能量有限,甚至出现视野局地见雨,自己所在地却烈日当空的情况。当然,即使是地貌较为均一的地面,干地的增温比湿地快,上空因对流云的形成,也会导致阵雨轮替。出现“夏雨隔牛背”就不足为奇了。
    顺风如背纤,逆风如射箭,与运输业的传统谚语恰好相反,在降雨过程中,对流云遇上顺风反而发展缓慢,遇到逆风却成熟迅速,此时也容易出现“出太阳下雨”现象。
具体而言,起初太阳高照,因地表受热不均,在天空的某方(如东北方)出现垂直向上发展的对流云,若当地当时吹的是东北风,称为“顺风”,此云就发展缓慢,移到本地的时间迟、强度亦小;若刮的西南风,称为 “逆风”,由于这种逆风常带有一定水汽,为东北方对流云(积雨云)的发展增加能量,使之发展旺盛,成熟快,像射箭一样快速移来,且影响强度大。